新闻动态

Laboratory News

青藏高原岩石圈动力研究重要成果在《自然•通讯》发表

发布人:唐长燕 发布时间:2018-08-19 浏览次数:276

11月13日,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基于地震反射资料的青藏高原25百万年以来的幕次生长(Seismic reflection data support episodic and simultaneous growth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ince 25 Myr)”的最新研究成果(DOI: 10.1038/ncomms6453)。此项成果是我校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姜效典教授领衔的青藏高原岩石圈动力演化研究的一力作。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隆升阻挡了印度季风的北向移动,改变了中国版图的地形地貌、构造格架和气候环境,活动的构造和持续生长的高原控制了中亚地区大部地震的发生,吸引了全世界地质学家致力于对它的研究。高原的隆升时间、动力演化过程是其热点的科学问题。


    本次研究根据地震反射影像,从盆山耦合动力过程的视角,创造性提出,始新世以来青藏高原有两幕快速上升,第一幕大约从23个百万年开始直到10个百万年结束,平均每年隆升0.2毫米;第二幕大约从5个百万年开始,到约2.6个百万年上升速度达到最大。这两幕上升几乎同时发生在高原的北部边缘和东部边缘。提出青藏高原的生长及向东-东南方向扩张的主控因素是上地壳脆性逆冲,量化地建立了高原动力演化机制。


2013年姜效典教授第一作者在地质学国际著名期刊《Geology》发表的题为“Uplift of the West Kunlun Rang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dominated by brittle thickening of the upper crust”(doi:10.1130/G33890.1)以及近年来在国际一流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GSA Bulletin》等发表的系列成果,标志着她领衔的研究进入了青藏高原岩石圈动力学领域的国际前沿。


地震反射影像及解释(注释略)


高原的幕次隆升和前陆盆地的沉降(注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