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Laboratory News

肖文交研究员: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板片后撤及其古地理格局的研究历程

发布人:唐长燕 发布时间:2018-10-18 浏览次数:756

10月10日,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系列讲座在海洋地全球科学学院B205会议室开讲,应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永江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肖文交研究员为师生们讲述“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板片后撤及其古地理格局”。刘永江教授主持讲座。



肖文交研究员从“全球造山带介绍”“Interactions of roll-back processes”及“启示与讨论”三个层次,详述了有关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板片后撤及其古地理格局的研究历程,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完善对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板片后撤及其古地理格局的认识。

肖文交研究员首先提出了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如基于“深海钻探”等全球视野的重大科学计划,成功解释了大洋岩石圈的运动规律,大陆造山带研究主要关注曾经的海洋。并向战斗在现代海洋科学前沿的科学家团队致敬。

大陆造山带及其类型一直是国际研究热点,是国际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大基础研究前沿之一。当前最主要的研究进展是由碰撞型造山带向增生型造山带和陆内造山带。当前国际学术界关于造山带是何种构筑(Architecture)存在重大分歧,从环太平洋造山带来看存在非碰撞造山带,全球造山带均存在时空争议。肖文交研究员认为关于造山带的碰撞方式与时限存在争议是全球造山带研究的一个共性状态。原因可能与造山带的复杂程度及其解剖基本方法论有关,也与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相关。关于造山带基本构架及其解剖方法论与基本原则是最根本的理论基石,目前虽然有大量研究,但仍然存在争议。因此急待开展关于造山带结构-属性的全面讨论。而针对这一问题的详细研讨,显然有益于解决上述关于造山带时限与方式的不同标志的争议。因此,从造山带不同组分的结构属性解剖的方法论角度,来探讨造山带的结构及时空格架,以促进和发展大陆造山带解剖理论

  讲座最后,肖文交研究员与现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一一解答大家对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板片后撤及其古地理格局相关问题的疑问。

  来自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的师生聆听了讲座。


   文/图:韩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