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Laboratory News

刘树根教授:四川盆地地质结构及其对油气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

发布人:唐长燕 发布时间:2018-10-18 浏览次数:737

2018年10月11日上午,应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三忠教授邀请,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树根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B205会议室进行学术交流,以“四川盆地地质结构及其对油气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为主题,向广大师生介绍了“四川盆地地质结构和油气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本次讲座由李三忠教授主持,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和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师生聆听报告。



刘树根教授先从本次讲座的主题出发,阐述了该选题的研究思路和特色。刘树根教授认为,该选题采用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研究相互支撑,宏观、中观与微观研究相互印证的研究思路,以叠合盆地构造多阶段演化和油气多期成藏过程研究为主线, 揭示四川叠合盆地碳酸盐岩在(曾)深埋和长(多)期构造差异性作用条件下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理论,并指明油气勘探的方向与有利地区。该选题特色是成山(造山带)成盆(盆地)成藏(油气藏)动力学综合研究 。

随后,刘树根教授从“盆地类型和地质结构”、“震旦系灯影组顶不整合面”、“绵阳-长宁拉张槽”、“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四个方面阐述了“四川盆地地质结构和油气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

刘树根教授从区域平行不整合面、拉张槽和古隆起是克拉通内原生油气富集的区域构造条件以及多期构造活动背景下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以拉张槽为核心的油气多期聚散理论两个科学理论总结出四川盆地深层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讲座最后,刘树根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一一解答大家对于相关问题的疑问。



文/图:韩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