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

Highlights News

实验室姜素华教授在Top期刊《Precambrian Research》发表研究成果

发布人:韩东庆 发布时间:2020-06-13 浏览次数:743

2020年4月30日,国际地学权威学术期刊《Precambrian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Potential deep-buried petroleum systems in Meso-Neoproterozoic rifts of the southwe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revealed by gravity anomalies”的研究成果。此项成果由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姜素华教授、博士生汪刚和李三忠教授合作完成。

中国沉积盆地深层的油气地质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需求相比有较大差距,亟需在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华北克拉通发育巨厚的中—新元古界地层,但其深部的油气勘探却一直没有取得突破。该成果首次利用重力资料,获得了鄂尔多斯地块中新元古界残余地层厚度、太古代基底构造特征以及莫霍面的平均深度,并通过提取地壳剩余重力异常和方向导数,识别出了中元古代的裂陷槽,这些古裂陷槽具有油气勘探的物质条件。

图1 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剩余重力异常和方向导数以及中元古代构造重建

同时,古裂陷槽为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和烃源岩也提供了空间条件,结合古气候和岩相古地理分析,指出了5个中新元古代的含油气有利区带(伊盟隆起西北部、天环凹陷北部、天环凹陷南部、伊陕斜坡西南至中部和渭北隆起西部),总结出受古裂陷控制的3种油气成藏模式,即风化成藏模式、倾斜成藏模式和过渡成藏模式,在伊盟隆起中西部和天环凹陷南部的储层被后期风化作用改造,油气具有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向元古界风化壳中运聚的特征,具有典型的风化成藏模式,是未来“深地”油气资源勘探的首选区域。

图2 鄂尔多斯地块元古界残余地层厚度及成藏模式

Jiang, S.H., Wang, G., Li, S.Z., Wang, G.Z., Somerviller, I., 2020. Potential deep-buried petroleum systems in Meso-Neoproterozoic rifts of the southwe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revealed by gravity anomalies. Precambrian Research.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recamres.2020.10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