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

Highlights News

实验室刘永江教授团队关庆彬副教授在Top期刊《Gondwana Research》发表中亚造山带东段研究成果

发布人:张建利 发布时间:2020-12-25 浏览次数:820

国际地学顶级学术期刊《Gondwana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A tectonic transition from closure of the Paleo-Asian Οcean to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Insights from early Mesozoic igneous rocks in eastern Jilin Province, NE China”的研究成果。此项成果由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关庆彬副教授与刘永江教授、李三忠教授等合作完成。

中国东北地区在晚古生代期间经历了古亚洲洋的闭合,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作用的叠加与改造,使东北地区成为研究古亚洲洋构造体系与古太平洋构造体系构造转换的关键地区。尽管前人做了很多相关的研究,但是关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古亚洲洋闭合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起始时间的问题仍然存在争论。为此,本文作者基于对沿着长春-延吉缝合带分布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二叠纪期间在缝合带的两侧均有钙碱性岩浆岩分布,代表了古亚洲洋双向俯冲的作用;早-中三叠世的岩浆活动以高SrYb的埃达克质花岗岩为主,结合呼兰群顺时针变质作用,限定了古亚洲洋最终闭合于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的岩浆活动多为A型花岗岩、A型流纹岩和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的双峰式岩石组合,代表了古亚洲洋闭合碰撞造山后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三叠纪末期-早侏罗世形成了大量的钙碱性岩浆活动,呈南北向平行于东亚大陆边缘分布,同时具有从西向东时代逐渐变新的趋势,代表了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下俯冲开始。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古亚洲洋构造域与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时代为三叠纪末期。



Guan, Q.B., Liu, Z.H., Liu, Y.J., Li, S.Z., Wang, S.J., Chen, Z.X., Zhang, C., 2020. A tectonic transition from closure of the Paleo-Asian Οcean to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Insights from early Mesozoic igneous rocks in eastern Jilin Province, NE China. Gondwana Research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gr.2020.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