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

Highlights News

实验室李三忠教授团队硕士生刘一诺在国际地学TOP期刊《Gondwana Research》发表新几内亚斜向俯冲系统微板块成因研究成果

发布人:丁文雁 发布时间:2022-09-13 浏览次数:644

2022910日,国际地学顶尖期刊《Gondwana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Origin of microplates under oblique subduction system in New Guinea: Inferences from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的研究成果。此项成果由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硕士生刘一诺、导师李三忠教授、姜素华教授和刘洁博士后等合作完成。

新几内亚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的斜向汇聚区域,新几内亚岛及其邻区形成并发育了众多微板块,本文主要结合重磁数据和CRUST1.0模型,利用小波分解及剩余重力异常提取方法,分析不同微板块的地壳结构和边界特征。结果表明,重磁异常对深大断裂、俯冲带等微板块边界有较好的响应。根据其不同的地球物理特性,识别出 7个微板块(包括加罗林、北俾斯麦、马努斯、南俾斯麦、所罗门海、伍德拉克和翁通爪哇洋底高原微板块)(图1)。

结合其他地质记录和板块重建,本文还分析了该地区的区域构造活动、动力学和微板块演化过程。研究表明,新几内亚岛是晚白垩世以来南太平洋斜向俯冲形成的。 其中,该区记录了约45 Ma25 Ma5 Ma几个关键地质事件,这些事件与汇聚边缘微板块的形成高度相关。关键地质事件主要是美拉尼西亚弧的形成和终结、翁通爪哇洋底高原与所罗门群岛的碰撞、新不列颠岛弧的弧-陆碰撞等。这些地质事件导致了一系列岛弧和弧后盆地形成,这些盆地进一步演变成相对独立的微板块。通过分析微板块的形成模式和边界,该文将这些微板块分为增生型、碰生型和裂生型微板块,并在文中对各类微板块的演化历史进行了详细重构,为西南太平洋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新几内亚岛的布格、剩余重力异常及沿折线剖面的不同微板块边界和内部的重磁特性变化

  

Yinuo Liu, Sanzhong Li, Suhua Jiang, Jie Liu*, Yubin Chen, Zhaoxia Jiang, Liangliang Wang, Liming Dai, Junjiang Zhu, Yanhui Suo, M. Santosh, Pengcheng Wang, 2022. Origin of microplates under oblique subduction system in New Guinea: Inferences from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Gondwana Research.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gr.2022.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