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

Highlights News

实验室段威副教授在国际石油期刊《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发表南海珠江口盆地远源油气成藏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人:丁文雁 发布时间:2022-10-31 浏览次数:653

20221027日,国际地学期刊《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在线发表了题为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 in the far-source reservoirs of Dongsha Uplift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的研究成果此项成果由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林硕士、段威副教授和李三忠教授,联合中海油实验中心合作完成。

远源油气藏的勘探实例很多,但对其内涵和成藏机理的描述却很少。东沙隆起是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东部的主要产油区之一。该隆起普遍缺乏烃源岩,远离生烃灶,是典型的远源油气藏,油藏中原油的成藏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系统对比原油和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含氮化合物和同位素特征,结合裂缝、砂体、不整合运移通道和遮挡条件,利用PathwayIES软件模拟油气运移路径和形成时间,从动态角度分析油气成藏过程,以期深化南海含油气盆地远源油气藏形成机理,并为其他类似构造带开展远源油气勘探提供借鉴。研究发现惠州凹陷H26洼陷文昌组深湖相烃源岩在韩江组沉积末期达到产油高峰(图1)。受韩江组和粤海组沉积末期强烈构造活动的影响,东沙隆起远源凸起带发生了两次油气充注。油气三维运移路径模拟和咔唑类化合物示踪结果显示,油气在惠州凹陷H26洼生成后,在惠-流构造脊控制下沿优势运移路径运移,在东沙隆起构造脊顶端的远源凸起带聚集成藏(图23)。东沙隆起远源油气的聚集主要受生烃期高效输导体系的控制,原油主要通过长距离阶梯运移方式在L4-1L11-1油田聚集(图2)。烃源岩生烃与油源断裂活动的良好时空配置关系是东沙隆起远源油气成藏的主要原因。

图9

研究区各大洼陷文昌组烃源岩顶面关键时刻成熟度等值线图

  

图15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远源凸起带油气成藏模式  

图17

惠州凹陷及东沙隆起原油咔唑类化合物组合及可能的油气运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