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

Highlights News

实验室李三忠教授团队科研博士后刘泽在国际地学TOP期刊《Tectonophysics》发表南海北部陆缘走滑拉分盆地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

发布人:丁文雁 发布时间:2022-12-12 浏览次数:457

国际地学顶尖期刊《Tectonophysics》在线发表了题为“Evolution of pull-apart basins with overlapping NE-trending strike-slip fault system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insight from numerical modelling”的研究成果。此项成果由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刘泽、该文通讯作者索艳慧副教授及李三忠教授等合作完成。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汇处,经历了特提斯洋构造域和(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复杂演化过程,结构构造复杂。尽管前人基于地球物理的大量研究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的新生代构造沉积历史,但前人建立的地球动力学模型基本忽略了三维应力状态下断层动态相互作用的研究。为此,该文首次耦合ASPECTBadlands软件,开拓性进行了深-浅部过程耦合的三维数值建模,进而分析主要动力学参数和初始断层模式如何影响盆地结构构造及地貌演化。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内部存在许多近平行的NNE向主走滑断层。这些主走滑断层右行右阶形式组合,在叠接部位的铲形正断层的共同作用下,发育并分割了多个次级盆地(即珠江口盆地内部的次级凹陷,图1)。基于数值模拟结果与珠江口盆地地层结构、盆地形态和断层样式的综合比较,研究表明,120°叠接走滑断层组合模式是该盆地在早期演化阶段的主要断层组合模式。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走滑位移量与盆地沉积中心的深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依据该模式,可以结合现今走滑拉分盆地的地震剖面和构造特征,从而定量推测其他走滑拉分盆地初始演化阶段的主断层模式和控盆断层的走滑位移量。

图2.2-8

三维数值模型与珠江口盆地地层结构、盆地形态和断层样式的综合对比


Liu, Z., Li, S.Z., Suo, Y.H*., Bukhari, S.W.H., Ding, X.S., Zhou, J., Wang, P.C., Cheng, H.H., Somerville, I., 2023. Evolution of pull-apart basins with overlapping NE-trending strike-slip fault system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insight from numerical modelling, Tectonophysics, 846, 229679. https://doi.org/10.1016/j.tecto.2022.229679.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ecto.2022.229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