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

Highlights News

实验室在大洋岩石圈深部构造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人:丁文雁 发布时间:2024-07-30 浏览次数:119

近日,地学顶尖期刊《Tectonophysics》发表了题为“Subduction transforms azimuthal anisotropy in the Juan de Fuca plate”的研究成果。该成果由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与日本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合作完成。

胡安·德富卡(Juan de Fuca)大洋岩石圈在洋中脊处生成,经过运移和冷却过程,最终在卡斯卡迪亚地区俯冲消亡于北美板块之下。为了理清胡安·德富卡大洋岩石圈-软流圈系统的内部构造特征,该研究利用新测量的25-100秒周期的远震基阶瑞利波振幅与相位数据以及前人获得的剪切波分裂数据,联合反演得到了横跨洋中脊、大洋盆地以及俯冲带的深达约200千米的上地幔三维剪切波速度方位各向异性模型。该模型揭示出俯冲相关的构造变形完全置换了大洋岩石圈在洋中脊处形成的组构特征,从而有效约束了大洋岩石圈-软流圈系统的深部构造及其演化过程。

胡安·德富卡大洋岩石圈-软流圈系统地震层析成像模型剖面图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任星宇为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中国海洋大学刘鑫副教授与日本东北大学赵大鹏教授为论文合作者。该研究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2211)和日本科学促进会项目(19H01996)的联合资助。

Ren Xingyu*, Liu Xin*, Zhao Dapeng. 2024. Subduction transforms azimuthal anisotropy in the Juan de Fuca plate. Tectonophysics, 877, 230272.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ecto.2024.23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