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

Highlights News

实验室朱俊江教授团队硕士生陈星铨在国际权威期刊《Geological Journal》发表南海东北部台西南峡谷-水道系统地貌特征及形成机制的最新成果

发布人:丁文雁 发布时间:2024-08-18 浏览次数:123

   20240812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Geological Journa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Taixinan canyon-channel system in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是由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朱俊江教授团队完成,该成果的第一作者为硕士生陈星铨,通讯作者为朱俊江教授。

在南海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发育了多个裂谷盆地和海底峡谷体系。台西南盆地位于南海东北部大陆边缘,是一个新生代伸展型断陷盆地,盆地内发育多条海底峡谷和海底水道(图1)。以往对于台西南盆地内峡谷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峡谷或峡谷群的形成、发育和演化研究,对盆地中广泛发育的海底水道缺乏关注,且还未对海底峡谷和海底水道系统形成过程和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海底峡谷和水道作为连接陆架和海沟的重要地貌单元,不仅是陆源碎屑物质由陆架运移至深海的主要通道,也是沉积物主要的侵蚀区。研究台西南峡谷-水道系统(TCCS)的地貌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对于深入理解区域沉积源-汇体系、峡谷群形成与演化过程、沉积物的搬运及沉积作用以及海底灾害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依据“东方红3号”采集的多波束数据和前期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分析了峡谷-水道系统的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坡度变化特征及重力流与底流对峡谷作用,构建了台西南海底峡谷-水道系统的三阶段发育过程和形成机制。

1 台西南海底峡谷-水道系统(TCCS

峡谷初始阶段,南海北部陆坡受NW向韩江断裂等构造的作用,高屏陆坡受南海沿马尼拉海沟向东俯冲以及台湾造山运动等作用,陆坡上形成初始了侵蚀沟槽。峡谷成长阶段,峡谷内部以沉积充填为主,局部形态受断裂构造控制。陆坡上沉积物的侵蚀和搬运导致陆坡上形成沟壑,开始形成水道的雏形。在峡谷-水道现代阶段,依据峡谷内发育的周期阶坎和堆积在峡谷周围的沉积物波区,指示了现今峡谷内部存在着强烈的浊流作用。陆坡上的初始沟壑在长时间的浊流侵蚀和底流冲刷作用下,会进一步改造沟壑,逐渐发育成现今复杂的台西南峡谷-水道系统。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和中央高校基础研究项目等资助。

2 海底峡谷-水道系统(TCCS)三阶段演化模型

Chen, X., Zhu, J*., Jiao, Y., Ding, X., Zhu, Q., Liu, Z., Li, S., Jia, Y & Liu, Y. (2024).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Taixinan canyon-channel system in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Geological Journal, 1-21,https://doi.org/10.1002/gj.5035.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gj.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