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主办协办会议
实验室成员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德电磁地球物理学双边研讨会》和《The 2nd International Science Workshop of Morphodynamics and Socioeconomic sustainability of Large River Deltas》,并积极组织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会“洋陆过渡结构与构造”等专题3个,同时作为主要力量协办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论坛“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科学任务——印太海底计划”,组织召开了“印太海底计划”鳌山论坛会议,推动了大洋探测方面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
第二届中德电磁地球物理学双边研讨会 |
为了加深中德两国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者之间的了解,探讨未来合作的可能性,2017年10月23日至27日,第二届中德电磁地球物理学双边研讨会在青岛召开。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陈锐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欢迎辞。 陈锐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科研成果等相关情况。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地球科学部主管Sonntag博士和本次会议共同主席、德国弗赖贝格工业大学地球物理和地理信息研究所所长Spitzer教授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本次会议主席、中国海洋大学李予国教授主持。 与会者的报告主题涵盖了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的多个方面,涉及到数值模拟、反演方法研究地球深部地球物理及仪器设备研发等方面,包括:地热资源勘探和二氧化碳封存监测方法研究、造山运动过程和活动大陆边缘等地质问题、海洋电磁法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探测技术、航空电磁法的近表面地下水和矿产资源探测技术等。 会议期间,Spitzer教授、科隆大学地球物理与气象学研究所所长Bulent Tezkan教授及法兰克福大学Andreas Junge教授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课题组进行学术交流及合作研究探讨。 本次研讨会与会嘉宾90余人,分别来自德国弗赖贝格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法兰克福大学、亥姆霍茨联合会波茨坦德国地学研究中心、科隆大学和基尔海洋研究中心等6所德国大学和研究所及挪威PGS公司,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矿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长江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21所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基于广泛参与,大会取得了良好交流效果。 |
The 2nd International Science Workshop of Morphodynamics and Socioeconomic sustainability of Large River Deltas |
2017年10月15-17日在青岛举行了“The 2nd International Science Workshop of Morphodynamics and Socioeconomic sustainability of Large River Deltas”。会议由王厚杰教授与美国莱斯大学Jeffery Nittrouer教授主持,会议重点关注全球变化背景下黄河、密西西比河、湄公河等大河三角洲的地貌演化及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会议邀请了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University of Illinois)Gary Parker等国内外40余位学者参会。与会者分别来自美国的Rice University,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ouisianan State University,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Wyoming ,日本的Gunma Kokusai Academy,国内的中国海洋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等15所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