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

Highlights News

实验室李三忠教授团队博士后Wajid在国际知名期刊《Tectonophysics》发表南海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研究成果

发布人:丁文雁 发布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10

2024311日,国际期刊《Tectonophysics》在线发表了题为“Mesozoic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using potential field modelling”的研究成果。此项成果由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Wajid博士后、李三忠教授、刘洁副教授和刘泽副教授等合作完成。

中国南海北部边缘NSCSM)地质情况复杂,是揭示中国东南部构造历史的关键区域。本研究应用位场处理技术和正演交互建模对该地区进行构造解释,以识别和细分主要的地下构造,并确定沉积盆地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NSCSM 在异质基底之上呈现出一连串的弧前伸展盆地,包括中生代安第斯型岩浆弧和西太平洋型边缘洋盆。整个 NSCSM 的地壳密度和磁化率变化很大,反映了其错综复杂的地质历史。这项研究的综合解释强调了印支期和燕山期推覆和造山运动的重要影响。这些地质过程在变形分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导致了狭长的海槽和盆地的发育,并与东北、东南和东西走向的构造相交(图1)。

印支期断层进一步提供了不同构造边界的信息,这些构造是由于滇琼缝合带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而形成的,尤其影响了东北和东南方向的近海弧前地区,其特点是薄地壳上覆盖着深海盆地(图2)。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了多个次级构造样式,包括继承了区域构造的燕山期马尾状断层系统。这些构造样式表明,在南海的打开和关闭阶段,造山后应力和剪切作用在洋脊旋转和跃迁过程中发挥了作用。此外,计算的磁异常与新生代沉积厚度之间存在不均衡关系,在南海南部沉积深度显著增加。

1 南海北部边缘的磁资料解释

2 总沉积厚度和上下地壳厚度分布

 

Bukhari S W H, Li S, Liu J, et al. 2024. Mesozoic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Using Potential Field Modelling. Tectonophysics: 230269.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ecto.2024.230269